反欺诈案例| 银行卡被盗刷或涉嫌诈骗

2019/08/30

            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很多。但由于不少用户缺乏安全支付知识,不知如何防范风险,使得不法分子也盯上了第三方支付,想尽各种手段,从被害人的支付过程中窃取钱财。

            支付千万次,安全第一条,为了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守好用户的“钱袋子”,理房通推出反欺诈安全系列案例传播内容。

            案例一:犯罪集团通过出租出借账户的形式涉嫌赔付诈骗

【案情概况】

2016年830日, X机构收到Y银行交易协查邮件,反映其客户杨某银行卡被盗刷,并通过 X机构平台进行快捷充值缴纳公共事业费。经查案件涉及金额总共20043.49元,交易笔数12笔。其中被风控系统拦截金额4602.31元,疑似被盗金额15441.18元。

【处理措施】

收到Y银行交易协查邮件后,X机构第一时间联系杨某并按照先行赔付制度,要求被害人提供赔付材料,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退款函(需加盖银行公章)、持卡人手持证件照、持卡人身份证正反面、被盗银行卡正反面、银行交易流水、情况说明(需本人签字)、立案回执、银行快捷支付否认函。

2016年915日,收到杨某所有赔付材料后,X机构在检查相关银行流水单发现杨某银行卡在盗刷案件发生时的822日曾经在昆明的ATM机上取现2500元。由于该笔提现发生在建设银行的ATM机上,Y银行无法应X机构要求提供相关取现人的照片或视频。同时银行流水单显示客户8月份代发工资仅仅为136.3元,而这张6230200071272***银行被盗后消费金额竟高达20043.49元(经查该卡是杨某单位批量开户主要用于代发工资),故客户实际收入与其银行卡实际余额和消费存在明显不符。另外,通过银行流水单,X机构发现该银行卡6230200071272***822日至24日,在多家支付机构都有多笔大额消费记录,总消费金额22895.7元。X机构经调查怀疑这是一起犯罪集团通过出租出借账户的形式涉嫌赔付诈骗多家支付机构的案件,通过向Y银行发送处理意见函的方式X机构提出了相关疑点,Y银行认可了我方的判断,撤销了赔付申请。

【案例启示】

针对网络快捷盗卡类案件,不但要对相关账户的交易记录进行梳理分析,而且对客户提供的赔付材料也要进行深入分析调查。以免被不法分子通过出租出借账户的形式进行赔付诈骗。

上述案件的犯罪手法和特征与一般典型的网络快捷盗卡案件非常相似,但通过对银行流水单和其他赔付材料的检查,发现杨某被盗银行卡在盗卡发生时间有在异地ATM机取现的情况,不符合一般网络快捷盗卡的典型特征,且客户实际收入与该银行卡实际余额和消费存在明显不符,同时银行流水单也反映在案发时的822日至24日,被盗银行卡在多家支付机构都多笔大额消费记录,故不排除这是一起犯罪集团通过出租出借账户的形式涉嫌赔付诈骗多家支付机构的案件。


案例二:改装POS机窃取银行卡信息并实施盗刷

【案情概况】

不法分子通过改装的POS机盗取被害人的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克隆复制被害人的银行卡,并利用复制的银行卡以还款、刷卡消费、跨行汇款等多种方式转移资金。此类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是纯磁条银行卡防盗性能差,克隆技术泛滥,复制一张银行卡易如反掌,让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

【案例启示】

          严格审查特约商户资质,对特约商户的营业场所、经营范围、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商户的经营背景、营业场所、经营范围、财务状况、资信等,特别要关注批发、咨询、中介、公益类等低扣率、零扣率的商户。

         加强对辖区内POS机特约商户等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对商户申请的POS机使用状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包括是否正常使用,数量有无变化,是否有移至他处,有无进行改装等,做好商户培训工作。POS机进行升级改造,禁止布放有安全隐患的终端,提高POS机的安全性能。

        加强特约商户可疑交易信息的动态监测,建立商户非正常营业时间、交易金额异常、交易频次异常的交易监测和运营处置机制,对有疑似欺诈或盗卡行为的商户采取临时管控措施。